本篇文章1403字,读完约4分钟

有翅膀飞翔的鸟,优雅的洋娃娃,生动的水母…

在上海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的走廊里,10件精美的艺术品排成一列,让路过的老师和学生们不断围过来欣赏。令许多人惊讶的是,这些作品的所有材料都来自日常丢弃的废品。

当我们只习惯于用“扔”来处理废品的时候,上海视觉艺术学校的老师陈耀明就用艺术创作来激励学生给他们以新的生命。或者切割或者包裹,或者粘贴或者拼写,或者雕刻或者绘画。经过一些转换,废品变成了艺术品供观赏。据介绍,这些作品经过最后的调整和改进后,将会去上海图书馆、松江美术馆等地进行巡回展览,使废品可以从垃圾桶变成艺术殿堂。

松江师生将这些废品玩成了艺术品

"没有垃圾这回事,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据陈耀明说,早在五年前,他就举办了一个以废品为主题的作品展览。“当时,垃圾分类的概念还没有开始广泛传播,但当作品进入社区和艺术展厅展出时,就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在浪费和艺术之前,只有一个想法。”

松江师生将这些废品玩成了艺术品

联想,发现废品之美

陈是参与本次作品设计的学生之一。当接到任务时,我立刻想到了在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网站上看到的一条新闻。“幽灵渔具是废弃或丢失的渔网、钓鱼线和其他捕鱼工具。它们成为海洋生物的致命杀手。一旦被渔具捕获,海洋生物将遭受长期痛苦,最终窒息或饿死。”

松江师生将这些废品玩成了艺术品

创造的最大困难来自创造力的可实施性。陈在计算机上建模和设计,使用什么材料,呈现什么元素,以及如何修复它们。经过反复尝试,最终产品轮廓被公布:水母代表海洋生物,黑色和白色垃圾袋被用来呈现环境垃圾造成的生态破坏。去掉手柄后,三个不同口径的罐子被包裹上了缓冲气泡,形成了水母的头部。塑料胶带被撕成条状,用软金属丝固定,形成水母的触须。风过后,为了突出层次感,这三只水母大小不一,前、中、后、上、中、下,嫁接着生命和艺术

松江师生将这些废品玩成了艺术品

陈的大部分同学都是两人一组。他们跑到老师的办公室,找到旧报纸和饮料瓶盖,把它们组合成一只展翅的麻雀。其他人来鞋厂收集用于鞋包装的布袋,并把它们做成巨大的鞋形,或者用旧自行车做成跑车的形状。

“这组作品是从一个女孩的手里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热爱生活中的美丽的女孩。”陈耀明指着一片用麻绳做成的花瓣。据作者石介绍,这部作品的名字叫《人生如夏花》。“主题是表达浪费和美丽。材料的选择主要是麻绳,这不同于常用的报纸和塑料袋。用铁丝固定,软硬兼施,突出了花开的感觉。”

松江师生将这些废品玩成了艺术品

创新,记录时间的流动

“除了反映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还应该考虑物体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生活,艺术才有意义。”陈耀明和几个学生正在一组作品前讨论。在一米多高的架子上,固定着一排排的外卖饭盒,还有墨水点,像用筷子搅拌溅出的汤,又像时间流动留下的痕迹。美中不足的是,在陈耀明看来,饭盒上的外卖信息应该保留,这些外卖的主人应该参与工作,这样才能表达生命的意义。

松江师生将这些废品玩成了艺术品

那只展翅的麻雀是陈耀明最喜欢的作品。里面的填充物是学生从学校各个办公室收集的废弃报纸。仔细阅读后,可以找到内容。用胶带包裹后,它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麻雀身体,赋予了这只鸟艺术张力和时间的痕迹。

不仅传递时间,也传递师生之间的感情。由塑料瓶组成的放射状装置,底座是研究生作品的一部分。上半部分辐射,下半部分汇聚,就像凝聚后肆意释放的锐利力量。

创造的过程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这是陈耀明在课程设计之初没有想到的。艺术系学生的教室通常杂乱无章。经过这一创造性的实践,陈耀明发现教室显然干净多了,学生们也特别注意这些废弃物的再利用。有了艺术的影子,也就有了真实的生活。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松江师生将这些废品玩成了艺术品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07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