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4字,读完约3分钟

社区环境不好,物业管理跟不上,基础设施条件薄弱...这些问题出现在拆迁社区后,该如何“做”?

今天,肖佳带你去看看他们如何通过“大调查和大参观”使搬迁后的社区“看起来美丽又焕然一新”。

基本情况:目前外港镇有8个农民集中社区,居民8200多人。这个社区最早的房屋年龄是13岁,最晚只有1岁。


补救前后的比较

准确的“脉搏”社区“顽疾”

电池处于半打开状态

大多数物业服务跟不上。此外,这些社区的居民在上楼之前已经习惯了农村的开放生活,这导致了社区的半开放状态。

混乱停车

缺乏相应的停车位、走廊停车、道路被机动车占用以及停车资源被“僵尸车”占用的现象十分普遍。

社区绿化不尽如人意

物业管理不善、居民希望方便使用便道、机动车停放破坏绿化、无序干燥等诸多因素导致住宅绿化不尽人意。

随机干燥现象相对常见

农村院落上楼前的晾晒习惯导致了拆迁社区的“挂彩旗”现象。

“上楼”的居民缺少相应的“活动”场所

习惯了农村生活的居民对“户对户”有很多不适应,也缺少“家三户”的地方。

多管齐下的"补救办法"

①“1+2+x”加强管理

各社区出入口进行改造,统一实施半封闭管理。外国车辆注册是为了提高社区的安全性。

同时,制定了“1+2+x”管理制度,将社区划分为几个区。每个区由一名社区工作者、两名物业人员和几名志愿者承包,他们负责日常检查、说服、整改等工作。,并以微妙的方式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

②采取更多措施帮助停车

针对非机动车停在楼道内,以及“僵尸车”长期占用有限停车资源的问题。外港镇在改造前对外港新苑等五个农民集中居住区进行了公示和通报,30多辆“僵尸车”被业主陆续移走。整改当天,又有15辆车被强行拖走。

目前,有关居委会和物业也在有条件的地区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开辟新的停车位,以缓解“人多粥少”的现象。

③疏通与巧妙处理相结合,破坏绿色

经过深入调查,破坏住宅绿化的原因一方面是机动车停放不文明和物业维护不善,另一方面最重要的原因是上楼的居民无法改变穿便道的习惯。

为此,外港镇的社区改变了思路,在这些人工步道上浇混凝土,铺上彩色的路板,坚持“疏通与堵塞相结合”,在步道边缘增加公益宣传文章,倡导居民文明行为,使无名步道“名正言顺”。

4分享模式享受阳光

室外空气干燥不仅影响社区环境,也给居民生活和车辆带来不便。为此,外港镇集中了8个农户,统一制作了100个共用衣架,并在社区内合理位置增加了46个集中方便晾晒点,方便搬迁居民晾晒被褥等物品。

⑤邻居的客厅充满了笑声和欢笑

“挨家挨户”的生活一时难以适应,居民缺少“嘎山户”的地方。为此,外港镇在其管辖的48条走廊开展了“邻里客厅”项目活动,通过统一配备座椅和统一装饰墙面,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嘎山湖”的固定场所。

自“邻里客厅”成立以来,一楼过道乱停车现象有所减少,乱放小凳子现象也有所减少。现在,社区中的“老大”(居民自治的中坚力量)会不时走进居民的房间,听听人们最近在关注什么,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这个小世界已经成为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基地”。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治理动迁小区"顽疾" 嘉定这个镇放大招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90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