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33字,读完约7分钟

闵行区有一位88岁的老人,他的邻居说他“很有钱”。不是说他每天都赚钱,而是说自秦汉以来,他家就有1000多种中国古代钱币。更难得的是,他已经从35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集了4000多种硬币。

认识杨金清的人都说这位老人真是个“财主”。

杨金清的家位于工人新村,紧邻当年上海最宽敞的林荫大道“闵行一路”。因为它建造了很长一段时间,这座小住宅楼现在充满了沧桑。

说杨金清“富有”并不意味着他每天都在挣钱,而是说他家里不仅有秦汉以来的1000多种古币,而且更为罕见的是,他已经从35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集了4000多种古币。

在闵行区钱币收藏研究会的帮助下,这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经历过枪林弹雨,在上海电机厂工作了近40年的老人,最近完成了相关钱币图册的编辑和印刷工作,以便将钱币收藏的特殊知识传授给后人。

关于什么?边肖带你去看这个“富人”的世界

“藏宝者”在一间小屋里

老年人住在一套非常简单的一居室公寓里。在一个超过10平方米的狭小房间里,地板是由廉价的窄木条制成的,里面和外面都没有华丽的家具。两张小木床、一张方桌、一个旧抽屉柜和玻璃橱柜都是“财产”。

这是另一个令人震惊的硬币世界:它镶嵌着自制的模板,来自世界各地的硬币整齐地排列在抽屉和橱柜中。有金、银、铜、铁、镍等材料可供选择;在房间四周的墙上,有中国古代和现代以及外国硬币制成的字画...硬币有很多种,给老年人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为何大家都说闵行这位高龄老伯"腰缠万贯"

这幅由中外钱币组成的字画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老年人的心声

“我早年也喜欢收集钞票,但很难保存。后来,当我退休时,我想收集硬币。”虽然老年人两年前患了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但他们的听力和行动不如以前,但他们仍然记得“赔钱”的过程。

杨金清通常没有其他爱好。退休后,他把剩下的时间都花在了硬币上。他大部分时间都蹲在古董市场和跳蚤市场的硬币摊上,一遍又一遍地辗转反侧,寻找他一直在寻找的宝藏,生怕自己会从网中溜走。

他对收集硬币的痴迷只有他的女儿知道:“在最‘上瘾’的年代,当每月的工资支付后,他赶紧拿钱去跳蚤市场。每次他转身,他的工资减少一半。”我女儿笑着说。

这幅“时钟”硬币画构思巧妙,这意味着老人和孩子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

"事实上,玩收藏就像去菜市场."杨金清表示,这一说法一点也不夸张。“我不知道今天吃什么。我去菜市场看看哪个好哪个便宜,玩收藏也是一样。”然而,这笔开支对他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有时,当他的收入难以维持支出时,他只能不情愿地放弃他所喜爱的东西,卖掉一些复制品来“用钱筹钱”。

为何大家都说闵行这位高龄老伯"腰缠万贯"

至于他买的宝物,他一件一件地清洗、烘干、密封。在杨金清的家中,记者发现老人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硬币制作了精美的“外套”,一方面方便了系统的保存,另一方面也清楚地标明了货币的来源国(地区)、发行时间和金额,方便了仔细玩赏。这样一种严谨而严肃的“保护宝藏”方式真的让人大开眼界。

为何大家都说闵行这位高龄老伯"腰缠万贯"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硬币被小心翼翼地放在“外套”上

一扇观察世界的窗户

杨金清说,每枚硬币的背后都有一段无法抹去的历史。就像他自己一样,他的一生中有许多传奇,用他的话说,“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

他的父亲曾经是小马累船厂老板的经理。受家庭的影响,他小时候喜欢收集硬币、邮票等。老人回忆说,17岁时,他去上海振儒机械厂当学徒,后来被招到日本冲绳的机械厂工作,因为他经常在岛上摆弄汽车、起重机、推土机等车辆,他什么都会开。回国后,他于1948年获得了国民政府颁发的驾驶执照。

为何大家都说闵行这位高龄老伯"腰缠万贯"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前往朝鲜援助战争。那时,司机供不应求。1951年,22岁的杨金清响应上海劳动局的招聘,成为当时3000多名奔赴上海朝鲜战场的司机之一。

抗美援朝后回国纪念

为了克服美军对空的封锁,志愿汽车队进行了夜间运输,并沿着“空中飞机和路上定时炸弹”的运输线行驶。杨金青的头上仍然有弹片。

后来,这位生死一线的前司机,带着两个“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徽章进入上海电机厂,成为上海电机厂第一个驾驶15吨大平板车的员工。

杨金清(右一)在上海电机厂当司机学徒

也许正是这些跌宕起伏、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让老人久久难忘,所以他总是偏爱收集来自世界各地的硬币,这为杨金清探索各个国家和地区神秘而未知的历史文化打开了一扇窗。

“硬币是刻有我们国家和民族符号的微型浮雕。所有国家都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好的工匠来赚钱。”杨金清告诉记者。

在众多收藏品中,老人最珍贵和感兴趣的是一系列有关殖民地的硬币,占了他“库存”的四分之一以上。

这些单词是由十几个国家(地区)的硬币拼成的

“历史上,受英国侵略和控制的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最多。在控制区,英国发行的皇帝头像硬币在早期流通和使用……”说起这些“美好的感情”,上了年纪的杨金清充满了谈吐和精神。

他介绍说,也有一些硬币已经成为历史记忆——例如,前苏联的卢布,以及由于政治权力的变化而停止使用的硬币,尽管它们失去了作为货币的功能,但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收藏品。

希望代代相传

从一开始,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做。后来,通过学习中国钱币图册、世界货币史等大量相关书籍,积累经验,杨金清现在已经是专家了。为了弄清一些硬币的来龙去脉,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甚至有一次委托一位朋友给大英博物馆写信,询问某枚英国硬币的第一手资料。

为何大家都说闵行这位高龄老伯"腰缠万贯"

88岁时,他最近完成了两本专辑的编辑工作,内容是关于旧殖民地硬币和外国成套硬币中难以收集的货币。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料,闵行区收藏研究会制作了一本,外国钱币收藏的特殊知识也传给了后来的爱好者。

家里有如此多的珍宝,让人眼花缭乱

“我喜欢这样做,这是一种爱好,而不是一种投资。”杨金清强调,藏品的价值通常由藏品的稀缺性决定。虽然他开始时买的一些硬币升值了很多,但他并不打算卖掉它们。“当有空的时候,把它拿出来和家人朋友分享快乐是非常好的。”杨金清说道。他想把这些收藏品传给下一代。

为何大家都说闵行这位高龄老伯"腰缠万贯"

由于身体原因,这位曾在枪林弹雨中驾车抗美援朝,并在上海电机厂带出87名司机学徒的老人,现在几乎整天都呆在这栋旧住宅楼三楼的“蜗居”里,很少出门。在外人看来,这种生活应该是悲惨的,但在记者面前若有所思、能说会道、精力充沛的杨金清,看起来不像一个已步入暮年的老人。

为何大家都说闵行这位高龄老伯"腰缠万贯"

靠近窗户的一张方桌是他的工作台。每天,他要么在这里拨弄和研究他的“金银财宝”,要么写老上海南京东路上的名店和小吃...独自享受。

他告诉记者,凭着记忆,他最近画了一张上海旧英租界的地形图。"这些历史,像硬币文化一样,需要一代一代传下去."杨金清说道。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为何大家都说闵行这位高龄老伯"腰缠万贯"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87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