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7字,读完约3分钟

据《劳动日报》报道,上海女作家朱希真将其描述为复兴路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复兴路是一条具有法国风味的衡山路。它是上海首批12个依法认定和保护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之一,也是中心城区规模最大、优秀历史建筑数量最多、历史风貌格局最完整的风貌区,总面积约7.66平方公里,其中徐汇区4.3平方公里,优秀建筑950栋。

徐汇打造具有海派特色慢生活街区

在这个可以称得上是上海城市文脉的发源地和承载区的地方,在传承文化文脉和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如何让居住在老房子里的居民更适宜地居住,一直是保护和改造的一大难点。对此,徐汇的回答是因地制宜,保护历史风貌,改善民生。

徐汇打造具有海派特色慢生活街区

走过了许多弯路

徐汇区房管局局长茹郭明介绍说,在管理机制方面,徐汇区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和一个恒富风格区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规划建设组和管理执法组,可以说是汇集了各部门的力量,保证了机制工作的高效率。

自2013年起,徐汇对景区内的住宅直管公房进行了整体项目维修,到明年年底,基本可以完成一轮大修,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景区的一大特点是居住场所和居民数量多,这就对如何保护和整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过去走了很多弯路。在改进的过程中,我们在壁橱下面设置了下水道或者切断了厨房的空.现在我们发现这实际上破坏了历史建筑的原始结构。”徐汇区房管局副局长姜江说。邻里是休闲的好地方

徐汇打造具有海派特色慢生活街区

“总的来说,景区内居民的生活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共设施不完善,违章建筑和杂物随意堆放,邻里修缮等。这些也是我们改善民生的主要目标。”姜江告诉《劳动新闻》记者。

景区居民老龄化程度高,导致老年人公共服务不足,社区活力不足,增加了保护和更新的难度。解决策略是通过创造邻居来引进人手。邻里会议不仅是养老、康复、助餐、助浴、社区生活服务等功能的聚会场所,也是社区居民放松的聚会场所,可以让各年龄层的居民出门。

徐汇打造具有海派特色慢生活街区

《劳动日报》记者在永嘉路与岳阳路交叉口的田萍街附近看到,经过总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4层简易厂房改造后,首层拟用作田萍街舒适服务中心,以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改善街道养老和舒适的旧环境;二至四楼拟用作公共租赁住房,以改善居住环境,造福人民。与此同时,永嘉路沿线已经建成了一个约120平方米的绿色广场。

徐汇打造具有海派特色慢生活街区

这种改善涉及景区内的211个社区。“这是改善民生、融入景区整体环境的典型成功案例。”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教授王林对此发表了评论。

欧式小花园重现活力

景区保护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约有2/3的历史居住建筑被多户分割使用,共用厨房和卫生间,堆放在走道上,不仅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加剧了房屋的老化和损坏,形成恶性循环。

综合治理住宅区是正确的补救办法。安福路255号是一座富有哥特式风格的小楼,对面是上海戏剧艺术中心。过去,有20多栋违章建筑,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电线被随意拉接,生活环境不理想。社区南面的花园也很乱,各种杂物和垃圾随处可见,人们无处可站。

徐汇打造具有海派特色慢生活街区

现在,经过综合治理,这个美丽、干净、组织有序的欧洲花园又恢复了活力,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和优雅。

茹郭明向《劳动日报》记者透露了下一步计划。“我们将提出‘三个减少’的保护原则,即减少建筑容量、减少人口密度、减少过度经营、聘请专业人员、深入一户、进行微观改造和微观治理、在改善民生的同时进行保护和修复,努力建设有上海特色的慢行居住区。”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徐汇打造具有海派特色慢生活街区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37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