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78字,读完约7分钟

据《上海法网》报道,龙草路128号徐汇区人民法院新审判中心种了一棵白花树。在斑驳的光影下,抬头望去,周围的绿树使它格外醒目。它还有一个相当优雅的学名“甘棠”。

古时候,召公下乡时,闻其事,定甘棠下之狱,为人民解决民间纠纷,成为一个著名的故事。基于这一典故,徐汇法院结合“大调研”工作,在今年植树节种植了这棵新树,并在甘棠树下建立了社区法官工作室,28名法官和助理法官被分配到全区13个镇,深入基层解决家长问题。

"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讲述司法为民的基层故事

与过去“坐在法庭上问问题”的模式相比,社区法官在社区“问问题、把脉”方面有何不同?它成立至今已有三个多月,取得了哪些实质性成果?近日,记者走近社区评委,聆听他们讲述“甘棠树”背后的基层故事。

人物侧影

“全科医生”治疗社区中的难治性疾病

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早上八九点,太阳会出去三次。

社区法官王红霞和助理法官方圆、周俊成需要在第一站到华景镇社区法律咨询活动现场。这是一个面向社区居民的线下法律咨询。有很多居民听到这个消息就来咨询,比如遗产继承纠纷和离婚纠纷...三位社区法官现场逐一回答了这些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

"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讲述司法为民的基层故事

咨询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已经接近中午了。王红霞一行匆匆回到诉讼与调解对接中心,吃了一顿简单的午餐,因为中午有一项“特殊”工作在等着她——网上司法确认。

“这个聚会是一个白领。繁忙的公司在工作日很难请假。没有办法去现场做司法确认。因此,我们决定通过‘网上调解和司法确认平台’为他进行网上司法确认。”中午12点30分,王红霞在午休时间,通过对当事人身份、案件相关证据、人民调解协议等事实的审查,当场裁定人民调解协议有效。

"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讲述司法为民的基层故事

而整个下午,王红霞也安排好了自己的行程。“下午,我们还要去社区法律学校做一个关于遗产纠纷普法的讲座。然后我得赶到天林街进行现场调解。”王红霞告诉记者,家庭调解的对象是一位年近90岁的老人,关于他妻子的房地产继承权有很多谜团。在了解了陈阿伯的年老、哮喘和行动不便等情况后,计划开通“居家养老”绿色通道,主动上门了解情况,提供咨询和现场调解。

"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讲述司法为民的基层故事

“这是我们正常的一天,正如你所看到的,节奏仍然非常紧凑。”在采访中,王红霞告诉记者,作为社区法官工作室唯一的专职社区法官,她需要满足全区13个镇的法律咨询、社区调解、巡回讲座等需求……王红霞说,她就像一个“全科医生”,每天跑去社区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讲述司法为民的基层故事

争议调解

对于律师来说,换成法官并重新进入社区是一种感觉

目前,徐汇法院共有28名法官融入王力可夏虹社区,徐汇法院第二人民法院法官李俊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本市第一个从律师中选拔法官进入基层法院的人,李俊对基层工作既有经验又有感情。当李俊听说他可以以公益的形式加入社区法官的行列时,他第一次报名,最终通过择优选拔成为了一名“兼职”社区法官。

"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讲述司法为民的基层故事

“在传统意义上,法官坐在法庭上提问。作为社区法官,他们需要与群众打交道。事实上,这些基层经验对我们日后处理案件也有很大帮助。”李俊告诉记者,由于他有十几年的基层律师工作经验,长期与群众保持着深入的沟通,他能更好地了解当事人的心态,这更有利于化解矛盾,发挥人民的正义感。

"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讲述司法为民的基层故事

“就像我停靠的红梅街一样,这条街与徐汇区的其他街道不同。漕河泾开发区的街道上有很多企业,所以会有比较多的商业和劳动争议。”在这种鲜明的特色下,李俊和第五人民法院助理法官张嘉佳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不久前,漕河泾开发区的一家创新企业因业务扩张,需要将后台部门从原本拥挤的办公室转移到郊区。由于雇主和雇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工人们惊慌失措,认为企业打算以此为由终止劳动合同。

李俊从街道社区联办得知此事后,作为漕河泾开发区联合调解中心的法律顾问赶赴现场参与调解。“当时公司的人事和员工代表都来了,双方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排除了原来的猜测。”通过双方所做的工作,李俊向双方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在后勤办公室搬迁后,企业方相应地提供了一些交通补贴,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

"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讲述司法为民的基层故事

“社区事务往往是小事,但也是小事,我深深感到,预防和解决冲突的障碍可以进一步向前推进,以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李俊是这样说的。

社会反馈

致甘棠树法官的信

“甘棠树”社区法官工作室是一张富于“徐汇模式”的新名片。

徐汇区法院诉研判对接中心副主任李红告诉记者:“在这样的体制下,不仅有王红霞这样的专职社区法官,还有李俊这样的年轻法官,他们与街道冷静点结对走进社区,了解民意,提供法律服务,为社区设立法律讲堂。还有六名资深法官参与其中。主要参与社区群体性纠纷和疑难案件的调解,为年轻法官提供专业指导。”李红表示,资深法官是社区法官工作室的“智囊团”。

"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讲述司法为民的基层故事

徐汇法院在街道配对和对口服务中也实现了“私订”。“例如,田萍街有许多英里,附近有许多纠纷。我们安排有丰富民事和商事审判经验的年轻法官;由于长桥街涉及的大型拆迁安置点较多,我们安排了具有房地产审判经验的法官助理;林峰街的二手房市场相对活跃,社区法官将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的法律讲座。”

"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讲述司法为民的基层故事

有趣的是,随着“甘棠树”社区法官工作室逐渐深入基层,社区法官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反馈。“前不久,我们法院还接到群众来信,并写了《甘棠树判官》。”

李红告诉记者,在这封信中,当事人提出,由于邻居长期在公共场所堆放物品,希望社区法官出面协商此事。法院收到这封信后,根据街道配对将它交给相应的社区法官,然后与司法办公室一起上门核实情况,最终解决了基层的邻里纠纷。

"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讲述司法为民的基层故事

“还有一次,邻近地区的亲戚发现了我们。虽然我们不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但我们通过电话相互沟通,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对于这些来到门口的“琐事”,李红是不知疲倦的。"看来‘甘棠树’这个名字已经很有名了."

结果开始显示

“灵气”甘棠树开花迎接“成果”

今年植树节刚种下这棵甘棠树一个月,树枝上就开满了白花。徐汇法院院长吴金水原本想用“甘棠树”来命名社区法官工作室,他高兴地在朋友圈子里即兴创作了一首诗:一棵甘棠花开了,但有几个人知道它是上个月种的。召公热爱《诗经》,古老的风格反映了未来...

"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讲述司法为民的基层故事

在徐汇法院的社区法官眼中,这是一棵充满“光环”的树。”据《诗经》记载,3000多年前,召公在西周时期曾在该镇巡逻,并在甘棠树下审理过民间的民事和刑事案件。后人不愿意为了纪念他而砍树。因此,人们用干唐诗来表达对召公的崇敬之情,干唐树也就成了召公对人民负责的象征。”徐汇法院对接中心副主任王力告诉记者,甘棠树下的社区法官工作室作为徐汇法院司法为民工作的新起点,也希望鞭策每一位警官不要忘记自己的首创精神,牢记自己的使命,向召公学习,把司法的温度传递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拓展司法服务领域,将司法资源下放到基层,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讲述司法为民的基层故事

作为对这一“好运”的回应,徐汇法院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也在成立三个月的时间点上交了第一份“成绩单”:至今已深入社区审核70多份人民调解协议,开展了7次老年案件家庭服务、6次普法讲座、40多次法律咨询。

徐汇法院院长吴金水对记者表示,今后社区法官工作将秉承“服务、主动、高效”的工作理念,进一步积极吸纳司法优势资源,有效预防和化解社区矛盾纠纷,不断创新和拓展工作模式。有效回应群众多样化的司法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信息跑得多,让群众跑得少”;逐步提高团队工作水平,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模式有效运行,为法治幸福徐汇建设做出新贡献。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讲述司法为民的基层故事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35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