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7字,读完约4分钟

在垃圾分类中,餐厨垃圾是目前城市生活垃圾中最复杂的部分,其高油、高固化的特点也严重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最近,一种高科技设备正在红梅街进行试点,该设备利用生物环保技术就地处理厨房垃圾,并将其分解为水、油和生物堆肥原料。据悉,今年将有7套设备在街上发放,基本实现了“湿垃圾不会离开红梅”。

十五分钟完成分解 生物技术助力“湿垃圾不出虹梅”

添加生物技术以有效处理湿垃圾

高温干燥,高温压榨...湿垃圾处理不当会产生二次污染。就在上海垃圾分类工作如火如荼的时候,红梅街与田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了这款小型湿式垃圾处理机:每台占地4平方米,高约2米。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桶湿垃圾被机器“吞下”,15分钟后,污水、油和生物堆肥原料的分解完成。

十五分钟完成分解 生物技术助力“湿垃圾不出虹梅”

描述:华月花园的湿垃圾处理器正在运行。

它能在室温下间歇工作,能完全分解厨房垃圾,减少80%天威科技首席执行官庄志东介绍说,该机器利用生物技术处理湿垃圾,可以杀死过程中的致病菌。处理后的残渣可用作有机菌肥的底肥。加入树枝、桔梗等后。它可以按比例与生物制剂混合、发酵、喷洒,成为种植经济作物的精肥。

十五分钟完成分解 生物技术助力“湿垃圾不出虹梅”

描述:湿垃圾处理器的控制面板。

"不要担心有机肥料种植的不健康蔬菜."庄志东说,分解湿垃圾的微生物复合制剂技术产生于1997年。2015年,农业部认识到微生物有机肥和有机菌肥可用于对土壤要求高的作物,如有机蔬菜、茶叶和中药。

目前,位于红梅街华月嘉园小区的这款餐厨垃圾处理机每天工作8小时,可完成2万吨餐厨垃圾的处理,解决了园区周边食堂和小餐馆湿垃圾的就地处理问题。

第一区的三点规划确保“湿垃圾不会结梅花”[S2/]

红梅街位于漕河泾开发区核心区,面积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3万。开发区园区的员工人数已达到近30万人。公园里有71个大大小小的食堂,还有20多个规模超过1000人的食堂。公园食堂的餐厨垃圾是红梅街湿垃圾的重要来源。此外,公园周围的餐馆也是湿垃圾的“大生产者”。根据环保部门的统计,2018年,红梅街每天产生12吨湿垃圾。

十五分钟完成分解 生物技术助力“湿垃圾不出虹梅”

描述:湿垃圾处理后的产品分类装桶。

红梅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黄石说,红梅路有50多家小商店,30多家餐馆。每天中午,这些餐馆门口的队伍可以延伸几个街区。自从把湿垃圾和干垃圾分开后,这些餐馆的厨房垃圾已经被分开了,大约每天2吨。现在,华月家园的加工点已经投入试运行,该设备的日常加工能力可以满足周边地区的需求。

十五分钟完成分解 生物技术助力“湿垃圾不出虹梅”

描述:湿垃圾处理最终将形成有机肥料和其他产品。

据报道,今年红梅街将增加六套新设备。其中,漕河泾开发区跨境创意园区和外商投资企业溥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将各设立一个处理点,四个将放置在位于钦州北路、桂国路的“垃圾分类市民体验中心”。这七台机器同时运行,可以满足每天20吨的湿垃圾处理量。确保实现“湿垃圾不结梅花”的目标。

十五分钟完成分解 生物技术助力“湿垃圾不出虹梅”

多元化宣传促进废物来源分类[/s2/]

从三年前红梅街改造后的龚辉社区开始,社区实施了生活垃圾干湿分类、定期定点投放、志愿者现场示范等一系列配套措施。2018年,红梅街提出垃圾分类全覆盖。在垃圾的热分类过程中,居民们有很多疑问:“我们分类的干湿垃圾去哪里了?”

十五分钟完成分解 生物技术助力“湿垃圾不出虹梅”

为了回答居民的问题,并认识到垃圾分类的最终处理能力仍然不足,街道决定在该区域设立垃圾处理点,实行湿式垃圾就地处理模式。正在建设的“垃圾分类市民体验中心”将充分发挥展示和教育的作用。建成后,向公众提供的内容包括:餐厨垃圾的利用现状、餐厨垃圾的生物处理方法、肥料的种类和组成、不同肥力土壤的种植比较等。通过实物和加工过程的展示,充分传达了垃圾分类引领新趋势的科学理念。

十五分钟完成分解 生物技术助力“湿垃圾不出虹梅”

描述:垃圾分类市民体验中心的效果图。

为了推动垃圾分类,红梅街在3月5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飞天雷锋”活动。当外卖兄弟送外卖时,他把垃圾分类的传单发给订购的顾客,并成为20多个公园垃圾分类的志愿宣传员。

“过去,所有参与垃圾分类的人都是老人和儿童,但现在每个人都参与垃圾分类,参与率是75%。虽然我们的面积很小,但处理的垃圾对整个上海来说也只是冰山一角,但我们也觉得我们为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出了一点贡献。”黄石是这样说的。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十五分钟完成分解 生物技术助力“湿垃圾不出虹梅”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34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