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205字,读完约13分钟

图片说明:田林十三村附近的养老顾问响应社区居民的需求。

描述:谢土街江南新村居委会为居民创建了一个社区共享接待室。

描述:林峰街居委会举办地区单位主题派对日活动。

描述:长桥街生态家园邻里会议外景。这张报纸的照片

描述:徐汇区“5月20日”花卉“婚姻、爱情、爱情”专项集体认证仪式。

描述:绿色家庭主妇团队会议。

我能在15分钟内走多远?在徐汇区,离家步行15分钟就能“抓住一切功能”,如养老、照顾孩子、休闲娱乐、提供政府服务。

这种新的网红被称为“邻里交流”。对徐汇区的居民来说,邻里访问正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徐汇区面积5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0万。它管辖12条街道、1个镇和303个居委会。截至2018年底,全区登记人口为921,200人,60岁以上老年人占34.7%。同时,徐汇区历史背景深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资源丰富,居民多样,服务需求多样。这样的中心城市也对社区治理和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有效弥补当前社区治理的不足,整合各种社区服务资源,建设一个有温度的社区?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徐汇区的探索与实践是邻里交流。邻里交流项目自2016年启动以来,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赞助、社会参与”的理念,按照步行15分钟的原则,打破了街道与城镇的界限。居民可以享受十项基本服务,包括政府服务、生活服务、老人服务、卫生服务、文化服务、体育服务、教育服务、法律服务、心理服务和志愿服务。目前,徐汇区已建成16个街道交易所,总面积达2.4万平方米,实现了街道和城镇的全覆盖。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三年多来,居委会已经成为居民家门口的“党群站”、“接待室”、“关爱之家”和“便民点”,也渗透了“居委会、居委会、美好生活社区”的理念。这不仅是探索特大城市中心城市治理的新途径,也是居民“幸福和幸福”的真实感受。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根据当地条件创造各种场景,让生活更美好

长桥街生态家园社区建在水边,周围是美丽的上海春港。它是徐汇打造的邻里“航海空母船”,包括从年轻到年老、从白天到夜晚、从移动到安静的全方位服务,高度集中了社区事务、服务老年人、文化和社会组织等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服务功能。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不仅京美,而且生态家园邻里都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资源。建立了水环境科普基地和自然动植物循环体验园。同时,利用大量的空资源,不时地收集长桥街32个住宅小区的艺术作品,进行交流,创造出多维度的“1+32”长桥小区交流结构。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生态家园社区的养老服务是独一无二的。社区居民夏阿姨因为孩子无人照看,暂时住在养老院。她来的时候没想到会离开。“这里有鸟和花,你也可以在生态园里种菜。”夏阿姨认为,无论条件有多好,养老院都比不上这里居民的人情味。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生态家园邻里交流也是长桥社会组织的服务中心,不同的社会组织在这里孵化、培育和成长,形成合作的公益伙伴。老人院的承办人有一次为老人上下楼梯而头痛,偶然得知中心有一个专门提供爬楼梯机器服务的机构,双方一拍即合。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因地制宜也是徐汇区每个居委会的关键词,每个居委会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比如,谢土街的江南新村小区就走进来了,有一种浓郁的海洋气息。原来江南新村是一个有着70多年历史的老社区,大部分居民都是江南造船厂的退休员工,所以这个社区将船文化融入到硬件环境中,唤起大家年轻时奋斗的美好回忆;红梅华月家园邻里交流充分发挥区域党建平台优势,“邻里交流街”整合了社区教育、文化、卫生、托儿所、养老、慈善、红十字、法律咨询等近10项服务。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党群站、接待室、疗养院和家门口的便利点

据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邻里交流的主要目标有四个:一是在家门口搭建“党团站”,搭建社区坚持党建和自治的平台,推进传统社区党建和区域党建。新兴领域党建整合发展,提高党组织协调资源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群众自治能力;二是在家门口搭建“客厅”,搭建民事诉讼对接、公众意愿反馈、民事调解平台,打造居民娱乐休闲、公共事务协商、邻里关系协调、法律服务对接的“公共客厅”;第三是在门口建一个“护理之家”。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大多数邻里交易所都设立了提供养老服务的功能。据了解,在已建成的邻里交流中心中,11个有综合老年服务中心,11个有老年护理之家,13个有日托机构,11个有社区老年食品服务点;第四是在门口创造一个“便利点”,整合生活健康、生活方式与法律、育儿教育等各种民生服务,同时结合各街道镇的实际,利用社区服务激发社区活力。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爷爷陪着孙子听故事,全职妈妈把自己做的饼干送到二楼的敬老院,大学生为视力衰退的老人录制有声读物,志愿者为从未涂过指甲油的老人做美甲,幼儿园的孩子在成对老人的指导下写植物生长日记...在邻里会议中,各种年龄的融合和互动比比皆是,邻里之间的友谊是充分的。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自从邻里交流项目推广以来,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欢迎。数据显示,成千上万的人受益于服务活动。居民们的“喜好”也无处不在——“我感觉我以前住在旧小巷和老房子里。你在烹饪课上做了点心,然后给了每个人。我有空.的时候照顾过你的孙子每个人都从心底里把这个地方当作自己的客厅,学会了如何与邻居相处,相互尊重,懂得如何给予。”老刘的话说出了许多居民的心声。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旗舰店和“邻里会议”的全方位辐射需求

如何让更多的居民在附近享受更好的生活?如何进一步提高相邻水槽的“值”和“温度”?

2018年,邻里交易所将进一步统一标识和建设标准,连锁属性将进一步凸显。“网上邻里交流”的建设也取得了成功。“徐汇邻里交流”小程序配有“一个网通办公室”移动终端,加强了信息功能的整合和共享,提高了参与的便利性和普及性。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目前,徐汇区制定了“1+13+x”多层次社区治理和民生服务总体规划思路,即1个区级居委会,13个街道镇为街道镇级居委会,303个居委会为延伸居民居委会。这意味着邻里交流将进一步向两端延伸——向上延伸一个区级邻里中心,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整体引导作用,打造邻里交流的“旗舰店”;以5分钟的生活圈为半径,2020年底前,将分批建成303个邻里交往“邻里小交往”。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记者了解到,邻里交易所的“旗舰店”位于漕河泾高科技开发区,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以“国际邻里”为理念,满足高科技园区白领在文化、体育健身、餐饮、育儿等方面的个性化一站式社区生活服务需求。居住区邻里交流是邻里交流“一个交流多点”模式的突出体现,也是徐汇区探索15分钟至5分钟社区服务可达性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将现有的邻里交流活动联系起来,进一步提供辅助服务,方便居民就近参与。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据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计划到2020年,邻里交流系列将基本建成反映徐汇高品质生活的服务连锁品牌、基层治理平台和三社会联动基地,实现更智慧、更生态、更幸福的社区治理。

创新服务理念,打造“慧爱+”品牌

5月20日谐音“520”,要说哪里幸福爆棚,哪里情侣最多,就要数婚姻登记中心。

夫妇们经常一大早就排队办理结婚登记,但徐汇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今年5月20日,有152对夫妇前来申请结婚登记,是平时的五到六倍。然而,现场秩序井然,没有出现“排长队”的情况。

最初,徐汇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率先在全市推出了婚姻登记自助打印系统。“过去,新来的人要花十多分钟来填写表格。现在,注册声明可以在3分钟内打印出来,这有效地减轻了在好日子注册的困难。”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徐汇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作为面向普通百姓的民政窗口单位,始终坚持以公民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当事人满意度为目标,不断创新服务理念,突破传统服务模式的障碍,打造一系列“慧爱+”特色服务。

自助服务让人们少跑腿

让数据跑得更多,让大众少跑腿。“互联网+政务”在婚姻登记的生活事件中扮演着一个关怀的“小角色”。

拿到驾照更快。据悉,徐汇区早在2015年就率先推出了婚姻登记自助打印系统。前来登记的新人只需将身份证放在机器上,根据终端提示进行自助操作,几分钟内即可获得内容清晰、格式规范、二维码的结婚登记声明。登记员只需扫描窗口中声明的二维码,然后就可以直接将新人的信息输入到婚姻登记系统中。这种新的许可形式让许多新来者感到特别方便。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此外,徐汇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在其工作中发现,在婚姻档案归档后,公民需要前往和从档案馆检查档案和补发证书。因此,他们与区档案馆合作,在中心设立了“慧爱+”婚姻档案特别查询服务和方便窗口。同时,他们引入了婚姻档案查询和认证制度,允许辖区内的当事人在查询婚姻档案和补发证书时“只进一扇门”和“最多跑一次”,有效地解决了婚姻登记窗口与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特色服务陪伴小家庭

婚姻是家庭的起点。作为家庭建设的第一线,徐汇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将科学引导婚姻文化和婚俗礼仪作为重要工作内容,适时推出了“慧爱+”特色认证活动和婚姻文化项目,不仅增强了婚典意识,也增强了新人的家庭责任感。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在婚礼中心,有一条“慧爱+”特色的婚姻文化走廊。据报道,这是婚姻中心专门开设的第一堂婚礼课。它通过“一面墙”、“一条走廊”和“一个房间”展现了徐汇的文化特色,勾勒了中国婚俗的历史,唤起了新人们对婚姻的责任感。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照顾一个小家庭不会在婚姻开始时就停止。为了完善婚姻关系的调整机制,2010年,徐汇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和区妇联联合成立了“幸福家庭调解工作室”,为婚姻亮起红灯的家庭提供心理咨询和法律咨询服务。去年,118对夫妇成功和解。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婚姻危机,今年3月,双方再次“挺身而出”,成立了婚姻家庭危机干预中心。这些客户涵盖该地区的妇女和家庭,干预家庭冲突、儿童教育和其他常见纠纷,并提供心理咨询、危机心理监测和预测以及家庭危机事件的解决方案等。,使“枯萎”的家庭婚姻关系将重新焕发生机。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慧爱+”品牌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通过志愿服务向社区居民普及婚姻。徐汇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党支部以“温暖社区、志愿普法”为主题,积极开展主题派对日活动,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和中心法律事务到社区居委会,开展居民婚姻法律政策宣传和婚姻家庭关系调整服务,解答居民在婚姻家庭关系中遇到的困惑和纠纷。如今,“慧爱+”社区婚姻法的普及已经成为常态,在社区居民中非常流行。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培养内生能量,营造和谐文明的氛围

在徐汇区凌云街梅陇三村居民区,有一支活跃的“绿色家庭主妇”志愿者队伍。由于他们的别出心裁,旧社区的“表面价值”和“内涵”得到提升,社区迎来了充满绿色的环境,“绿色主妇”进一步拓展了服务功能,形成了居民自治和社会专业力量的合力,成为构建和谐社区的生力军。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绿色家庭主妇”成为社区自治的名片

梅陇三村是一个建于90年代初的夫家社区,设施陈旧,人员结构复杂,利益多元化。2011年初,梅陇村10位家庭主妇组成了“绿色家庭主妇,我做主”低碳环保自主行动小组。次年,凌云环保指导中心(一个社会组织)注册成立,并启动了“家庭一平方米园”,指导居民在家中用酸奶盒、利乐包、花盆等容器种植。2017年,梅陇第三村启动“生活垃圾不出社区”试点,餐厨垃圾粉碎机进入社区。居民们养成了手动打破湿垃圾袋的好习惯,并且吃从他们自己的“垃圾”中长出的米饭和蔬菜。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绿色家庭主妇”是社区自治的名片。以减少生活垃圾源头为突破口,抓住家庭主妇这一特殊群体,通过女人带动家庭,再辐射到建筑群体,形成点面联动。社区成立了“绿色家庭主妇委员会”,活动多,受欢迎程度高。“绿色家庭主妇委员会”逐渐成为解决社区治理困难和堵塞问题的重要平台,为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树立了金字招牌。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最大化志愿服务的价值

志愿服务一直是徐汇区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徐汇区深入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弘扬“奉献、友谊、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注重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志愿服务文化。实践中涌现出了一批志愿者队伍,如徐汇区社会福利院新富志愿者服务队、徐汇区第二社会福利院孝爱老人志愿者服务队、徐汇区婚姻收养登记中心慧爱志愿者服务队等。,在城市公共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公益事业、社会慈善救助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充分展示了徐汇区“惠山惠民惠美”的文明形象。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徐汇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志愿服务是一项不收费的公益服务。为了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徐汇区多年来探索了一套“策略”,包括:制度化管理、专业化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志愿者服务机制等。;同时,以志愿服务项目为载体,深入研究受众对志愿服务的内在需求,系统规划某一时期、某一领域的志愿服务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此外,为贯彻志愿者服务条例,推进公益基地建设的精神和要求,徐汇区还于2017年举办了“相约好爱,牵手公益”公益伙伴日,积极响应上海万佳公益基地建设计划。全区共有276个公益性基地,促进了公益性服务的便利化和规范化。

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如今,随着“1+13+x”三级社区治理和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的深入,徐汇区志愿服务正规化、多样化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营造了“全民公益、处处公益、近在咫尺公益、幸福公益”的和谐文明氛围。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徐汇“邻里汇” 打造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33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