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4字,读完约2分钟

自从对抗COVID-19肺炎的战争开始以来,大部分医务人员已经全副武装在第一线治疗病人很长一段时间了,他们的脸已经被面罩和护目镜压住了。这些凹痕不仅会引起疼痛,还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导致压疮,从充血和水肿到溃疡,这使人感到特别苦恼。

市十医院两周完成“暖心发明” 专“治”口罩护目镜压痕

我们如何在不影响防护性能的情况下避免面部挤压?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临床一线工作人员与R&D人员携手进行创新设计,并在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研究管理委员会和同济大学医学院专利研究与转化中心搭建的平台上相互配合。仅在两周内,他们就成功推出了“暖心发明”——头部和面部面膜压疮保护应用。

市十医院两周完成“暖心发明” 专“治”口罩护目镜压痕

目前,该发明设计已完成R&D企业的专利申报和转让,并将很快投入批量生产。首批产品将免费提供给武汉市防疫前线,为“十大医院”抗击“疫情”贡献智慧。

从临床中寻找发明灵感

自疫情爆发以来,全市10家医院不仅向武汉派出了大量医务人员,还派出了大量医务人员在我院发热门诊和观察病房进行战斗。在与医护人员的日常交流中,医院副院长李基宇了解到,每个人都普遍被口罩和护目镜压迫脸部的问题所困扰。

市十医院两周完成“暖心发明” 专“治”口罩护目镜压痕

无奈之下,一些医护人员不得不用创可贴作为“垫”,但这将影响口罩的气密性,并可能导致感染。

因此,在李基宇的领导下,2月初,市第十医院成立了联合R&D企业“R&D项目组”进行头部压疮的防护和应用,力争尽快完成R&D的设计和生产,并立即解决医护人员在前线作战的痛苦。

为了准确找到压迫点,R&D团队成员模拟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场景,24小时佩戴n95口罩和护目镜,仔细梳理出多个压迫点和压迫范围。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舒适度,R&D的工作人员还在脸部不同部位涂上水状胶体、硅胶、压敏胶等材料进行“人体测试”,通常持续24小时甚至48小时。最终选择皮肤过敏弱、缓冲效果好、吸汗性好的凝胶泡沫复合结构作为敷料材料。

市十医院两周完成“暖心发明” 专“治”口罩护目镜压痕

据设计者介绍,敷料外层为pu膜,防水透气;中间层由高分子材料制成,能有效吸收人体呼出的水分,避免因湿润面罩而导致防护性能下降;内层由硅胶制成,不仅能提供弹性缓冲,还能避免普通橡胶材料引起的过敏反应。

这项“暖心发明”还精心设计了各种形状,如蝴蝶翅膀形状和新月形,以便更好地保护面部不同部位免受压疮。由于考虑到使用的牢固性和舒适性,它还可以确保在长期使用后撕开时不会有撕裂的疼痛。

“十家医院的智慧”解决了一线痛点

2月24日,就在R&D团队建立该项目两周之后,第一批样品被验证。护士长闫哲和护士高美丽成为第一批在市第十医院发热观察病房洁净区试用的医务人员。

在R&D人员的帮助下,他们在脸颊、额头和耳朵后面贴上鼻贴、前额贴和耳朵贴,然后戴上口罩和护目镜。高美丽告诉记者,由于n95口罩和护目镜具有良好的气密性,一班四小时戴着它们会使她整张脸的皮肤非常紧绷,而且许多痕迹都被压了出来,尤其是鼻梁处尤为疼痛。一旦这个小发明贴在脸上,感觉会舒服得多。

市十医院两周完成“暖心发明” 专“治”口罩护目镜压痕

“这种材料非常柔软舒适,我觉得面罩和护目镜不会紧绷和压迫皮肤。”高美丽高兴地说。

李基宇说,在市卫生委、申康医学发展中心和同济大学的领导下,十所医院正积极寻求市科委和市医学会的指导和支持,主动面向全市征集医务人员,从一线战场的需求出发,以一线战场的应用为导向, 从而可以选择更多“实用的防疫技术方案”,尽快形成产品,解决医护人员在战争中的痛点。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市十医院两周完成“暖心发明” 专“治”口罩护目镜压痕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22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