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7字,读完约4分钟

描述:邓玉萍讲述了一个红色的故事。

描述:黄炎培想念他儿子写的手稿和其他物品

描述:邱慧明展示的祖孙三代的物品

描述:一些古老的国旗在顾德明升起

成千上万的收藏品没有华丽炫目的视觉效果,但在看似“普通”的外表下,却有令人心动的故事。

从现在开始到9月29日,当你走进上海图书馆,你可以看到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上海民间收藏展。其中,7个浦东市民家庭的真实故事被录制成录像,并制作成展板,与1000多件红色民间收藏品、历史图片和互动装置一起展示了红色文化,为祖国7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喝彩。

浦东人家的“红色记忆”闪闪发光

红色家族风格代代相传

住在浦东汤桥的退休历史教师邓玉萍(音译)从陈列柜中拿出一面红旗,并把它展开,它有5米多长。一,二,三...红旗上写着257个名字。这是邓玉萍在12次重访红军长征中发现的257名老红军的签名。

“我的父亲是一个走过长征的老红军。我小时候经常听他讲长征的故事。”生活在这样一个红色的家庭里,邓玉萍从小就对父亲充满了敬佩。2004年,即将退休的邓玉萍举着红旗,寻找长征的遗迹和人物。这次旅行是12年12次。她患有高原反应、皮肤过敏、腿脚不便、疾病和住院,甚至还出了车祸,但她仍不放弃尽力记录口述历史。面对红旗上的每一个名字,她都能讲出一个红色的故事:“他们都是英雄。”在与老红军蒙克交谈时,邓玉萍了解到许多士兵在过草地的路上都患了水肿:“大家都叫对方‘大胖子’和‘小胖子’。许多人死于疾病。”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个瘦爸爸有一个绰号“小胖子”。

浦东人家的“红色记忆”闪闪发光

“每次我们走过天安门广场,都会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们会想到,为了国家和千千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生命的人当中,就有你。”陈列柜里的这些笔迹是78岁的黄孟强收集的。这是他的祖父黄炎培,一位出生在浦东川沙内史堤的教育家,为了纪念他的儿子黄而写的。解放前夕,黄因试图阻止国民党走私黄金入台而被杀。父亲去世后,年仅8岁的黄孟强来到北京,在祖父黄炎培的指导下成长为一名飞机设计师,并参与了中国设计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客机云-10的研发。“祖父希望我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能继承父亲革命精神的人,一个无愧于社会和国家的人。”黄孟强说道。

浦东人家的“红色记忆”闪闪发光

这种代代相传的红色家庭风格也真正“生活”在无数浦东家庭中。邱惠明(音译)是湖东新村街的居民,他展示了三代祖父母和孙子女的照片、军衔、党徽、党费证明等物品。这个普通的家庭有着相同的家庭风格:学好一门技能,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20世纪60年代,邱慧明的父亲邱援助非洲三年。1984年,中国人民海军首次出访东南亚,邱惠明因其高超的技术被选为唯一的技术支持。2011年,他的儿子邱文忠一毕业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今年,邱慧明的家人也被评为“街上最美丽的家庭”。他说:“我的家庭风格必须代代相传。”

浦东人家的“红色记忆”闪闪发光

人民故事浦东记忆

52年来,在浦东川沙新城七星村的一户人家的屋顶上,五星红旗每天早上在冉冉升起,在风中飘扬。93岁的村民顾德明是唯一的“旗帜战士”。

尽管顾德明从未上过战场,也从未动过钢枪,但他对日本侵略者蹂躏自己祖国的记忆犹新。在他眼里,国旗有着非同寻常的含义:“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为这面红旗而死。”为什么这个红旗是红色的?它是用血染的。”放好绳子,戴上杆子,绑好,慢慢提起,注意...顾德明的升旗仪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旗帜一个接一个地换,旗杆一个接一个地换。在顾德明升起的一些古老的国旗在展览中默默地诉说着简单的爱国主义。

浦东人家的“红色记忆”闪闪发光

浦东东南角的洋山港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吞吐量港口。但是你见过它以前的样子吗?展板上的老照片清晰地定格了洋山渔村的面貌和洋山居民搬迁的场景,一点一滴地记录了洋山的变迁历史。这些照片的摄影师是沈其炎,一个坚持在洋山港气象站观察了22年的观察者。

浦东人家的“红色记忆”闪闪发光

沈其炎曾经是阳山镇的一名当地居民。她的家人搬走后,她经常独自在天文台工作。“过去,因为没有先进的技术预测,我的曾祖父、祖父和祖父都遭遇过沉船事故。今天,我们已经实现了全自动观测。”在8000多个昼夜中,沈其炎记录了数万个气象数据,为洋山港的初步建设论证和当前港口运营提供了科学的服务保障,也为上海极端天气大数据监测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浦东人家的“红色记忆”闪闪发光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21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