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69字,读完约9分钟

背景和原因

松江区位于上海郊区,总面积6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6万,其中上海户籍人口67.44万,外来常住人口108.58万。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松江区的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如果我们的党委和政府继续使用传统的社会管理方法,将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和人民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在社会管理领域进行改革,加强社会服务管理的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

松江区构建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纪实

社会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然而,最根本的是解决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医疗、教育、保健、养老、住房、旅游、生态等。,这样人们就可以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居住环境,更好的晚年,更好的医生,更好的教育,以及更弱的支持。如何做好社会建设,正确处理与其他工作的关系,是区委、区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和关键的问题。

松江区构建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纪实

实践和有效性

松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建设,明确要求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搞好社会建设,使社会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

为了加强松江区社会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能力,2015年初,在区社会建设办公室的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与市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开展松江区社会建设的研究和指标体系建设。经过与相关部门和城镇的多轮沟通和讨论,松江区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在“十三五”期间终于正式确立。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科技、社会保障与稳定、公共设施与服务、社区建设、人居环境、社会组织和财政投入等十大社会建设领域全面展开。10大类55个项目的目标指标涉及29个区级政府部门和17个镇,基本形成了全区协调推进社会建设的新格局。同时,以社会治理“十三五”规划为指导,不断完善松江区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的收集、调查、评价等运行机制,努力充分发挥指标体系的导向、监测和评价功能,为松江经济社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推进奠定理论基础。

松江区构建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纪实

2016年,与相关职能部门密切合作,首次对松江区2013-2015年的社会建设与发展进行了系统评价。通过这次评估和分析,取得了两个突破:一是机制得到了完善。构建和完善松江区社会建设指标体系收集、调查和评估的运行机制;从工作路线出发,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实现多部门合作,共建共享,共同推进评估工作;从数据渠道入手,与相关部门建立指标数据的报告责任制和追溯机制;与区统计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一检查和专业指导,力求真实、准确、规范。第二是弄清家庭背景。借助外部资源,从市内其他区获取相关信息,全面掌握全市和兄弟区的社会发展情况;借助科学方法,系统分析了松江区在全市社会建设工作中的地位以及松江区与兄弟区的水平差异;充分把握松江区社会建设各个领域的发展进程、优势和劣势,明确未来的工作方向,实现精确的政策补缺。通过对指标数据的分析,加强预警和预测,为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提供可靠可信的决策依据。

松江区构建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纪实

为了检验政府社会建设工作的实际效果,松江区还建立了区级民生舆情评估机制。区社会建设办公室和社会调查机构联合开展民生满意度入户调查,重点调查生活条件、公共服务、综合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对各镇抽样居民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实证研究,客观准确地把握民生需求,反映民生感受,梳理民生问题,全面客观地把握松江区社会建设的整体成效,并提出深入分析报告。

松江区构建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纪实

考虑到主客观指标的复杂性和不同特点,为了避免评价过程中的相互干扰,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专家建议采用单独实施、独立评价和基于表格的结果。2016年,松江区各部门社会建设客观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与民生满意度住户调查结果高度一致,尤其是在“弱点和不足”方面,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也为相关部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松江区构建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纪实

2017年,为落实上海市“十三五”社会治理规划,松江区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更加注重与“十三五”任务的对标和调整,更加注重基层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努力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培育社会组织,激发社会内生动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多元化供给机制,积极探索区、街、镇三级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建设,实现社会建设科学化。根据新时期社会建设的新要求,松江区“十三五”期间开展了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的收集、调整和确认工作。最终确定2017年将10大社会建设领域的46项指标调整为55项,新增22项街道和城镇指标。为指标体系提供数据的政府部门和机构数量将从25个增加到48个,指标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内涵更加丰富和全面。主观上,民生满意度调查也从单一的科学抽样调查发展到基于网络调查的抽样调查。样本规模已从10个街道和城镇的1000户增加到1700户和500次在线调查,覆盖了整个地区的17个街道和城镇,初步形成了街道和城镇之间的横向比较,可作为区和街道和城镇各级领导决策的参考。

松江区构建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纪实

根据建立以社区居民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标准的社区治理评价体系和结果披露机制,进一步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工作要求,问卷于2018年重新设计,注重与居民的互动,将民生政策的宣传与人民认同感的提高有机结合,加强满意度评价与客观指标的联系,为解决松江的不足提供支持。问卷的样本量将增加一倍,达到3400人,每个街道和城镇200人,每个社区不超过20人,这样愿意参与的人就有机会参与民生调查。通过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建立面向网络的随机调查模型,提升社会治理和服务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全区近5000名居民关注“松江社会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参与问卷调查,其中3400名居民通过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码的“双重验证”成功完成问卷调查。

松江区构建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纪实

同时,注重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提高综合分析评价水平,使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指导作用。

目前,松江区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的建设和评价在全市各区都处于前列,多次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得到了相关单位和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在由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新华网等单位评选的“2017年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十大创新实践案例”中,松江区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在全市12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并作为40名入围者参与网上公开投票,获得642,642张公众投票的良好结果。经过专家的最终评估,

松江区构建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纪实

地区领导充分肯定了这项工作。2018年4月,区长陈玉建作出批示:“调查报告内容全面,数据详实,分析透彻。感谢地区社会建设办公室的创新和辛勤工作!下一步,我们希望充分利用研究成果,以简明的形式公布各街道和城镇的社会治理状况排名,以促进松江区的社会建设。”

松江区构建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纪实

目标和任务

2019年,我们要按照区领导的要求,进一步把这项来之不易的研究成果用好,做得更深更好;要有效,必须形成对各部门、各镇工作的指导,成为促进各领域社会沟通的沟通平台、工作助手和参考指南。今年,在继续做好指标体系分析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有必要制定松江区社会治理精细化工作规划或实施意见。

松江区构建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纪实

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是建设国家文明城市成功的必然要求,实现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要将创新的一些量化指标有机地融入到社会建设指标体系中,通过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治理和创新中的导向、监控和评价功能,促进松江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融合,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推动松江区建设“科技、人文、生态”现代化的新松江。

松江区构建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纪实

目前,我们的缺点比较突出。例如,违法建设形势严峻,违法建设在社会上十分猖獗,12345件投诉的实际解决率有待提高;社会组织活力不足,无法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和专业化的服务需求;十五分钟的公共服务圈不完善,服务群众的最后一英里有“中间障碍”,群众办事、工作、生活等都不方便。

松江区构建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纪实

通过对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的评价,可以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制度改革。通过对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的评价和评价,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领导、社会协调、公众参与和法律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通过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分权,创新监督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从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出发,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居民满意度和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认同度为标准,突出重点,取长补短,强化薄弱环节,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科技、人文、生态”现代化的新松江。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松江区构建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纪实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07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