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2字,读完约4分钟

斯特劳成为了非遗传的遗传者

春节前夕,金山石化街居民熊花了两个月时间,制作了一幅高1.1米、宽0.6米的男性凤凰图。照片中的公鸡身体丰满,羽毛鲜明,栩栩如生。

30年来,熊创作了100多幅草木画。通过他的双手,卑微的麦秆变成了优雅的淑女,聪明的花鸟,展翅的雄鹰,飞奔的骏马……他也成了金山区麦秆画的传承者。

走遍农村寻找原材料

熊1982年进入上海石化厂。碰巧,他看见一个同事在宿舍里用稻草画画,这很有趣。他向同事要了些稻草,并试图画一幅风景画。

因为他经常在学校写板报,这为绘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的第一幅稻草画受到了同事们的称赞。这是他迄今为止在家里收藏的第一幅画。熊说:“在80年代,娱乐活动很少。我把创作稻草画当作一种爱好。我没想到这种坚持超过了30年。”

麦秆入画 金山居民熊国瑞坚持30年成非遗传承人

为了收集高质量的大麦秸秆,每年五月中旬的大麦收获季节,他都骑着摩托车在金山的农村转悠,当他看到农民们在收割时,就向农民们要一些。

“金山的农民大多种植小麦,但很少有人种植大麦。此外,大麦收获期一般只有一周。收获后,农民们焚烧大麦秸秆或用作饲料,而被雨水打散的小麦秸秆不能使用。因此,我必须在这个星期收集它,否则它将在今年消失。”

创作稻草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收集麦秆后,应该将其煮沸、干燥、熏制、切割和熨烫,然后将熨烫过的麦秆拼接成“纸”的形状。然后制作构图,根据基础图切割吸管,然后一点一点地粘贴切割好的吸管。

专用颜料的实验制备

由于大麦秸秆的金黄色,表面非常光滑,很难上色,因此,秸秆画很简单。但熊通过多次实验,配制出了能给稻草着色的颜料,创作出了许多色彩斑斓的稻草画。

然而,制备颜料的过程并不顺利。他用彩色颜料作画,用染料染布,甚至用染发剂染发廊,但绘画颜料和染布染料都容易褪色和褪色。在20世纪80年代,只有黑色染发剂,不能满足创作彩色稻草画的要求。

所以,他找到了很多化学原料,通过不断的实验,他终于准备了三种颜色:红色、黄色和蓝色。通过这三种颜色,他可以准备许多其他颜色。熊自己的颜料不仅容易上色,而且不易褪色。他30多年前创作的彩色稻草画至今仍色彩斑斓。

麦秆入画 金山居民熊国瑞坚持30年成非遗传承人

稻草在绘画中很棒

创作稻草画是对技巧和耐心的巨大考验。要做鸟的羽毛,必须把稻草剪得像头发一样薄,然后把它一根一根地粘成羽毛;要制造波浪,我们需要把稻草切成粉末,然后根据波浪的纹理一点一点地粘贴粉末,有些小地方需要借助放大镜来完成。

麦秆入画 金山居民熊国瑞坚持30年成非遗传承人

在熊创作的100多幅草画中,最费时的是他在2000年创作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长1.5米,宽0.5米。它捕捉到了《清明上河图》中汴河两岸市场的一个简短场景。这幅画有200多个人物,包括河流、桥梁、船只、树木、房屋、马和战车等。这非常复杂。

麦秆入画 金山居民熊国瑞坚持30年成非遗传承人

为了更好地了解整幅画,了解画中每一个元素的特点,在开始创作之前,他还去了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图景区,仔细观察了那里的花草树木。

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八个多月的精心制作,熊用麦秸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与原图几乎一模一样,从桥的结构到水中的波纹都有。

另一幅孔雀牡丹画也是熊的代表作。他给这幅画取名为秦湘·金艺,并把它挂在自己的客厅里。这幅画长1.5米,宽0.8米,色彩鲜艳,立体感强。画中牡丹花优雅奢华,孔雀全身闪着光泽,眼睛明亮。

2015年,稻草画被列入金山区非遗产名录,熊也成为这一非遗产工艺的传承人。他说:“一个人对美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创作稻草画也会让人上瘾。我要求我的画不断创新,下一幅一定要比上一幅更好。”

近年来,熊的稻草画在金山名声大噪,金山初中为他设立工作室,请他帮助学生创作稻草画。他经常去石花街的社区学校帮助居民创作草画,让这种民间艺术能够被更多的人继承和发扬。(记者黄永珍通讯员彭晓华)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麦秆入画 金山居民熊国瑞坚持30年成非遗传承人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03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