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645字,读完约17分钟

王家坝镇的庄台,中央高,周围是土坡,人住在台上,洪水在周围流淌。 新京报记者徐天鹤摄

洪水又来了。

7月20日8点30分左右,淮河皇家水库的水闸水位达到29.75米,超过保证水位0.45米,时隔13年皇家水库再次打开水闸,打开了第16次水闸。 王家坝附近泸洼储洪区内的四个乡镇再次陷入汪洋。

安徽省阜南县老观乡副乡长李小凤回忆说,在蓄洪前的晚上,整个老观乡街道灯火通明,拿着大包跑向亲戚的人,帮助村民移动的武装警察和搬运物资的车,排队前进的鸡鸭鹅。 据统计,从7月19日晚上到20日凌晨,蒙洼蓄洪区的四个乡镇有2000多人住在低地过夜搬迁。

越来越多的人住在有坚固堤坝的保庄圩和离地面近30米的庄台上。 他们的居住地被洪水包围,但安然无恙。

67年遭遇16次洪水,当地政府一直在考虑蓄洪区内居民的转移问题。

上了年纪的老人很少考虑搬家离开这里。 “这里是我的根,祖祖辈辈住在这里。 保护祖先的家,死也死在这里。 ”。 但是,近年来,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工作,定居其他地方,“我不想再在这里了,我想离开这个蓄水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刘树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减少洪水灾害,考虑到当地长期的快速发展,应该鼓励蓄水区的人们出行。” 但是由于耕作距离远,农民的生产生活变得不便,加之受安土再转移观念的影响,有些居民不想转移。

对从小在淮河边长大的人来说,在与洪水度过几十年的经验中,已经摸索出了“水退人,水退人”的生存之路。

淮河概略图。 新京报记者解蕾摄

67年16次开放

在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王家坝管理处主任张家颍眼里,今年的水位是1968年洪水以来最高的。 7月23日下午13点,蓄水76小时后,皇家水库13孔水闸依次关闭,停止了对泸洼蓄水的洪水区分,蓄水区水流缓和。 关门时,皇家水库站水位为28.28米,比开门时的29.75米下降了1.47米。 76小时内,泸洼蓄滞洪区蓄滞洪总量为3.75亿立方米,相当于26西湖年蓄水量。

王家堰建于1953年,位于河南、安徽两省交界处,是淮河中游的边界点。 2003年,重建了旧大门的拆除。 新皇家水库闸门共有13洞,设计流量为每秒1626立方米。 据张家颍先生介绍,王家坝门以上在淮河上游,流经山区,长度约360公里,落差178米,洪水下降后,迅速到达王家坝门。 王家坝到洪泽湖为中游,落差16米,坡度急剧缓和,加之下游洪泽湖地形高于淮河蚌埠段,淮河水排放阻力大,因此王家坝成为保护淮河中下游的安全屏障。 从1954年到2007年,皇家水库共蓄水15次,对削减淮河洪峰、确保防洪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门”。

淮河溢出皇家水库闸门13洞门,流向泸洼储洪区。 新京报记者解蕾摄

王家坝的东北面是蒙洼蓄洪区,是淮河防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居民在蓄水区内生产生活,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这些地方正式被明确为国家蓄水区。

淮河沿岸肥沃广阔的土地吸引着一代农民在这里耕种和栖息。 洪水来的时候,这个地区的功能是蓄水。 即使洪水没有来的时候,依然可以开垦。 根据县的资料,蓄水区的总面积为180.4平方公里,蓄水水位为27.8米,蓄水量为7.5亿立方米。 区内耕地面积为19.8万亩。

泸洼蓄洪区内有王家坝、老观、曹集、郜台四个乡镇,住着近20万人。 居民分别住在两个区域,一个中间低,周围高,被堤围着,像一个盆一样,叫保庄圩,人住在“凹陷”,洪水被堤外挡住。 另一个是把“盆”倒过来,中间高,周围是土坡,叫庄台,通常高度在31.2~31.5米之间,人住在台上,洪水在周围流淌。 洪区内目前有131个庄台和6个保庄圩。

这次洪水袭击后,蓄洪区内77个湖心庄台成为孤岛,出入非常困难,需要用船接送人员和物资。

“几十年前,庄台没这么高,大家都去河里扛泥,有点高。 这几年,庄台被抬起三次,加强了三次。 ”。 86岁的刘克义说,他住的王家坝镇李苏村刘英庄台地形很高,关门三天后,附近洪水退去,露出田地和被淹没的稻子,旁边的人去地里检查和补充,毛豆花生被彻底淹没,稻子还被保护着 几天后地里的水都干了,就继续埋着先拔的葱种。

王家坝关门后三天,大水退后,刘英庄台的田地率先出现。 新京报记者解蕾摄

王家坝镇市长馀海广说,蓄洪区村民的耕地主要靠打赌。 水不来就种很多种子,水来了庄稼只能浸水。 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蓄洪区内主要迅速发展“适应性农业”,根据地产迅速发展莲藕、芙实等淮适应性水生蔬菜,栽培杞柳、对虾养殖、水鸟养殖、高质量旱稻等。 根据县资料,2019年底,泸洼粮食总产量为10.98万吨,农业生产总额为5.79亿元。

庄台上的房子已经不够了

在王家坝镇的庄台上,村民周远飞(化名)家和对面一排房子只有一米远。

“这几年庄台上的人更多,家家户户一代又一代,庄台上的房子已经不够了,只能越建越挤。 ”34岁的周远飞说。

他现在开出租车,跑从阜南县到王家坝的往返专线,每天早上6点多出发,晚上9点多回家。 无论去阜南多晚,他都要回到皇家水库,给老父亲搓搓身子。

两年前,父亲出事了,坐了轮椅。 妈妈每天都要照顾父亲,不能下地干活,家里的重担压在周远飞一体上,两年他的头发白了将近一半。 两个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周远飞希望他们去县上学,受过良好的教育,在阜南县的城市买了套房。 他借钱收集首付,离开房间后,开始每月还贷款。

“你想搬家啊。 你为什么不想去? 年纪大了,地里也做不了了。 但是我要搬到哪里去呢? ”70岁的周铁心(化名)住在长子家,长子媳妇在杭州打工,老夫妇和孙子4人挤在5,60平方米的房子里。 他站在屋檐下,看见雨又下了一整天,心里推测洪水一时半会下不了。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庄台又高了一点,泸洼蓄洪区庄台的居住面积变小,人均面积也越来越小。 住宅拥挤,迅速发展空之间很小,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现在80岁的人,60年前是20多岁的年轻人,结婚繁殖,他现在一家三四十人都可能很正常。 人不住,但扩建不了庄台。 这种情况下,他自己盖了房子,直到最后庄台的面积变得非常狭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垃圾被风吹走,污水蒸发,人居环境非常差。 ”。 王家坝镇馀海广镇长回忆庄台几年前的情况说。

位于淮河北岸的老观乡,地形低于王家坝镇。 关门后,王家坝镇的几个庄台已经引水,老观乡还被洪水包围着,受到的打击也比王家坝镇严重。 在这样的村子里,人和土地的矛盾更明显。

洪水储存了那天早上5点徐如贺和妻子从地里救来的葱。 新京报记者解蕾摄

王家坝镇某庄台住宅状况。 新京报记者解蕾摄

28岁的余文武在老观街经营电商。 一楼是店铺,二楼是四口之家的卧室。 老街地势低洼,是村子里最热闹的市场,平时人来人往。

洪前,余文武一家搬走了几乎重要的电气和生活用品。 洪水袭来时,他看见房子完全进水了。

余文武并没有考虑从这里搬家,但搬到县城不仅贵,而且失去了土地,村民们很惋惜,也有自己的私心。

“拆迁后,我去县城不是农村户口,家里条件也不富裕。 不能享受农村户口的优惠了怎么办? 在县里卖电的人那么多,不像老家那样认识,不能做生意。 ”。

现在他想在商店做生意赚更多的钱,在阜南县租房子,让孩子在县读书。 就这样还有房子的土地和房子。

老观乡浸水的街道上,渔文武和邻居们划船去电器店,试图再救出一些物品。 新京报记者解蕾摄

鼓励居民移居

事实上,适当部署蓄水区内的人们免受洪水袭击是各级政府机关计划的问题。

馀海广告诉记者,2003年淮河发生大洪水,一年开两次水门。 “仓库内的大众生活很不方便,感到很危险。 因此,在仓库地区各乡镇建设保庄圩,在仓库地区把住在28.5米以下庄台的群众和住在危险房间的群众转移到保庄圩,给予宅基地和补助金,拆除不安全庄台的房屋,加强28.5米以上的安全庄台 ”。

记者说,一个保庄圩的面积一般为1.2平方公里,可以住1万人左右。

年末,安徽省提出了“减少总量、减少库存、建设村庄、分阶段行走”的总体要求。 其中“优库存”是疏散拥挤的庄台。 馀海广说:“有三种方法。 一是进行移动,移动到县城,给予相关补助金。 二是直接货币化设置,拆除庄台房子给予相应的补助金。 第三种也是最常见的方法,集中配置在保庄圩内。 ”。

据阜南县政府公开消息,年阜南县开始计划实施蒙洼蓄洪区居民转移工程。 泸洼游洪区内131个庄台中,计划对人均平均庄台顶面积小于50㎡的超容量居民和200人以下庄台居民实施居民转移工程。 以最大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蒙洼地区的居民搬迁到县城选择新居。

阜南县发改委主任李思泉告诉记者,对庄台“一线天”的拥挤生活状况进行比较,政府将于年提出泸洼蓄洪区-2021年计划,实施居民转移建设14758户55084人,计划分3年执行。 根据搬迁方案,搬到保庄圩的群众,如果人均居住面积不超过30平方米,就可以免费得到一套住房,超过30平方米就只能支付全部房款的5%,其余由政府补助。 另外,政府建立了销售平台,聚集了郡内的开发者,开发者希望以原来房价的5%到不到10%的价格卖给需要转移到郡的居民。

据阜南县政府公开消息,《阜南县蒙洼蓄滞洪区居民转移安置方案》的三项优惠政策如下:一项是直接货币化转移安置,享受每户补助9.32万元,人均补助1万元。 两县购房布局,蒙洼滞洪区搬迁居民,选择购买县内合法新开发商品房布局,人均布局建筑面积30㎡,平方米补助1000元。 人均超过30㎡的部分不补助。 三、集中配置在保庄圩内,转移居民,可以自己选择配置房间的面积,大致每人30平方米以下。

记者计算账目,以一户四口为例,直接选择货币化移动,即可获得13.32万元的补助。 如果选择在县内购买120平方米的住宅,需要消费48万,政府补助金21.32万。 如果选择集中配置在保庄圩内,可以免费得到120平方米的房子。 超过一部分,在楼层高度低之前,每平方米需要支付50-400元的购买费用。 如果在庄家修理房子的话,消费一般是几万到几十万。

据李思泉介绍,从2009年开始,基层干部经过几次调查,逐户推进和动员,当年共有1104户4830人希望搬迁。 现在上述居民都完成了搬迁,2019年度的任务正在进行中。 362户转移到县城,与开发者签订购买合同,发放补助金。 此外,539名贫困者将免费部署到保庄圩。

老观乡村挂着居民的购房广告。 新京报记者解蕾摄

搬家都依靠群众的自愿

摆在泸洼游洪区面前的难题之一是并非所有居民都希望搬迁。

在洼地蓄水区,沿河所有房子至少有四五亩土地,不发生洪水的日子,这些土地足以养家糊口。

村民郑孝辉有五个兄弟姐妹,小学不毕业打工补助家庭。 三年前,在家人的劝说下从郑州回到皇家水库,在老家做木工,帮助别人盖房子。

当时阜南县土地流转,政府鼓励外来者回家投资创业。 于是他和二哥开始养殖,养了200多只鸡、十几只鹅、100只鸭子,承接了20亩养鱼池。 其中包括鲣鱼、鲱鱼和小龙虾。 另外买幼鱼花了10万日元以上,“去年卖了2万日元以上”

年后投下的幼鱼,已经成长为中等大小。 在这次洪水中,全部被冲走了。 “今年被没收了。 价格还没有回来。 ”郑孝辉说。 另外,地里还种了桃树和梨树,根也泡在水里坏了。

关于养鱼池和田地的损失,郑孝辉说:“我想有4、5万人,可以勉强承受。 即使现在十几年有一次洪水,反正也可以接受。 ”。

两年前,他自己开工,花了340万美元重建了房子十几年的老房子,上下三层一共300多平方米。 他没想过离开庄台。 “房子盖了,还有养鱼池,即使去县城也什么都做不了。 ”。

老观乡村民徐如贺的房间建在淮河旁边的堤坝上,整个面向河流的墙壁都是被洪水侵蚀的痕迹。 老房子的屋顶是用砖砌的尖塔,一下雨就漏雨。

家的祖先家,徐如贺从小在这里长大,以前发大水的时候房子被淹了,没有地方去,所以爬上屋顶,做个小屋吃饭睡觉,洪水退了去。 我不记得房子被冲了几次,每次洪水都重建了。 几十年来,这样重复着。

现在的这所房子是2003年大水后建的,没有比这更倒塌的了。 院子的楼梯上长满了青苔,呼吸很潮湿。 房间里堆满了老两个玉米。 72岁的徐如贺戴着眼镜,坐在门口的长椅上看书。 读的是《资治通鉴》。

洪那天早上5点,徐如贺和妻子存了从地里救来的玉米。 新京报记者解蕾摄

在淮河堤上,一所满是青苔的老房子,72岁的徐如贺坐在门口的长椅上看书。 读的是《资治通鉴》。 墙外十几米远,就是上升的淮河水。 新京报记者解蕾摄

他的五个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定居地方员工,听说老家发生了洪水,孩子们担心父母的安危,这几天长子一直打电话叫父母去扬州和他们一起住,老人不想要。

“去早就去了。 以前也住着,没有习性,还是在村子里自由自在,空气息好,环境好,每天读书,各种地方,农民,死都死在这里。 ”。 徐如贺说。

今年86岁的刘克义是有名的“淮河老人”,67年前还参加了皇家水库的建设工程。 他出生在濠洼,比濠洼长,多看洪水和水门,被迫搬家14次,但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

“确实有些人不想搬家。 但是,我们完全尊重大众的意志。 ”。 阜南县发改委主任李思泉解释说,不想搬家的理由有几个。 一是现在国家加大了淮河的管理力度,从2007年到现在,每年只发生一次洪水,平民( 603883,股票吧)的农作物还有一定的收入。 二是即使拔掉水闸发生洪水,农户也可以得到国家的补偿。 而且,一部分居民转移后,庄台的生活环境大幅度改善,村民满意。 最后农民对土地的依恋,特别是老人,喜欢呆在农村,住在城市也没有习性。

86岁的“淮河老人”刘克义和老伴,67年前参与过皇家水库的建设工程。 新京报记者解蕾摄

李思泉说,对蒙洼游洪区来说,是转移居民的一切,还是把一部分居民留在庄台生活,这个问题还在讨论中。 本人并不是蒙洼蓄洪区内20万群众全部搬走,一方水土养方的人,这18万亩土地一定会来经营,像杞柳、芙实、莲藕、养鱼池这样的适应性农业收入也相当高,而且在保庄圩内也提供了附近的就业。 目前,水利部已于2021年向蒙洼蓄洪区提出新建保庄圩和四个庄台的方案申请,同时报国家发改委等待批准。

泸洼蓄洪区的未来

王家坝关闭两天后,王家坝镇几个庄台附近的水落下,出现了田地,村民赶紧去种葱和稻子。

但是,一次蓄水对蓄水区的人们来说,一定会遭受很大的损失。 多年来,这里的村民一直过着贫穷的生活。 今年阜南县实现了贫困县减贫取帽。

因为这是根据季节和气候进行栽培,王家坝镇鼓励农民种植毛豆和葱,所以毛豆每年春天种植,5、6月收获,上市,从洪水多的6月下旬到7月上旬可以避免。 葱从春天开始分种,一直持续到冬天,在大棚里栽培,过年下雪的话葱就会成熟。 下游的老观乡和曹集乡大量种植莲藕和芙实,郜台种植大量的杴柳,制作工艺品销售海外。

“这种适应性强的农业也陷入了困境。 经过这几年适应性农业的迅速发展,我们这里也跟上了全县消除贫困的步伐。 ”。 余海广说。

记者访问洄游洪区时,大部分家庭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儿童比例较高,年轻一代基本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打工,庄台基本为“空心村。

根据皇家水库镇最新数据统计,皇家水库镇有8019户,总人口33877人,其中贫困家庭1416户,5501人,人均收入11415元,外出打工人数比例达到47%。

“是城市化的必由之路,更多年轻人走出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减灾研究所所长程晓陶说,“我国仅国家一级蓄滞洪区就有90多万人,数千万人在内部生活。 这是中国的国情”。 他主张蓄洪区人口转移是一个合理的自然过程,随着城市化浪潮的迅速发展,农村许多年轻人出去了,有些人可能在城市停下脚步,带老人去,没有那个条件,老人在老家至少有房子。

程晓陶说,中国防洪本来就是困境的问题,水进人,水进人退的模式是不可避免的。 总是在一点点的地方水归人,大水归水,说那是国家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洪水发生时,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损失降到最低,尽快重新开始重建。 我们不能消除洪水,它必须与洪水共存。 对洪水来说,二害相权取其轻,二利相权取其大。

关于蒙洼蓄洪区未来的迅速发展,李思泉认为首先应该巩固消除贫困的攻防成果,加快蓄洪区内农村振兴,迅速发展适应性农业,处理保庄圩的邻近就业问题,提高整体经济收入。

文丨新京报记者解蕾

|胡杰校正|李项玲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王家坝第十六次蓄洪:“水进人退,水退人进”的生存之道”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28942.html